- 種子專題
種子專題
2025/11/05 選手提問:在比賽現場,當壓力倍增時,該如何保持穩定?(一)(二)(三)《運動心理諮詢師-陳泰廷》
選手提問:在比賽現場,當壓力倍增時,該如何保持穩定?(一) 我們經常在電視轉播中聽到評論員說:「這一球沒把握住,應該再穩定一點。」這似乎讓「穩定」與「結果」劃上等號,贏球就叫穩定,輸球則是不穩定。但穩定真的是我們該追求的目標嗎?還是它其實只是一個迷人的假象?
試問,當你說想要在比賽中表現穩定,你期待的畫面是什麼?是「該贏的贏,該輸的輸」?還是「該贏的贏,該輸的也能贏」?
毫無疑問,後者才是你渴望的穩定狀態。然而,為了成為那樣的選手,你必須先經歷波折。對手也會竭盡全力讓你失誤,迫使你陷入所謂的「不穩定」。因此,不穩定反而是競技中的常態。真正的關鍵在於如何在波折中調整、應對,創造更有利的局勢,而不是追求一個虛幻的「穩定」狀態。當你將每次失誤都解讀為不穩定的表現,便容易陷入懷疑自我能力的惡性循環,進而喪失信心。
所以,不要錯誤暗示選手「不穩定」的表現,而應更實際地引導他們解決問題。只有這樣,選手才能在變幻莫測的不穩定比賽中,展現出相對有利的表現。
選手提問:在比賽現場,當壓力倍增時,該如何保持穩定?(二) 有一種穩定,稱之為「自我陶醉的穩定」。它指的是選手認為表現有達到預期水準,即在比賽中有展現出平時訓練的水準。然而,這裡的水準通常是指平時的最佳表現,而非平均表現。為什麼?
試問選手,當你在比賽中出現低級失誤(那些看似簡單、不應該犯的錯誤)時,是否覺得這些失誤失去了應有的水準?你是否認為這種失誤不應該出現在這個層級的比賽中?教練有時也會批評,"你練了這麼久,怎麼還犯這種錯誤?" 或者更直接地說,"你不應該犯這種低級失誤。" 這樣的訊息傳遞出一個觀點:只有避免這類失誤,才算是發揮出應有的水準。
仔細思考一下,如果所有這些低級失誤都不計入,這是否意味著你的成功率將往上攀升,達到一個更高的水準?或者更好的是,最好連基本的失誤都不會發生,你的表現就被推向一個「最佳水準」。這種穩定,反而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高期望,也就是我所說的「自我陶醉的穩定」。
真正的穩定應該是涵蓋一個範圍或區間,其中包括最佳和最差的表現,而非排除所有的最差表現。從失敗的角度看,低級失誤應該也被納入考慮,這樣才能合理理解實力的本質,進而展現出更真實且可持續的穩定表現。
選手提問:在比賽現場,當壓力倍增時,該如何保持穩定?(三) 在不同運動項目中,選手要展現『穩定』,所需控制的因素各不相同,具體分析如下:
1. 無對手的項目:穩定性主要依賴於對技術細節的掌握和保持最佳節奏,這兩者很大程度上還受到選手心理素質的影響。此外,還需考慮比賽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進行,因為室外環境會增加適應與應對天氣變化的挑戰。有些項目還要融入音樂性與創意表現的挑戰。
2. 有對手的項目:選手的表現需要根據對手的動作和戰術進行調整,因此判斷與讀懂比賽情境的能力至關重要,包括如何運用自身優勢壓制對手弱點、阻斷對手發揮、設置陷阱以誘使對手失誤,以及打亂對手節奏等。同時,降低自身失誤的能力也是關鍵因素。
3. 團體項目:除了具備有對手項目的能力外,還需具備與隊友的默契合作與戰術配合的能力,團隊之間的溝通合作決定著戰術的有效執行。
這三種類型的項目都要求選手具備良好的戰術執行力與成長心態。要實現穩定的技術表現,必須考慮多種因素,包括觀念、判斷、知識儲備、體能、技能、戰術執行能力,以及對環境與天氣的適應能力。
此外,選手的身體狀況是否處於最佳狀態,也極為關鍵。平日訓練中的表現僅僅是實力的冰山一角,難以完全推測比賽中的發揮。因此,當孩子在比賽中未能達到平時的表現時,不要簡單地認為他們不夠穩定,這其實遠比想像中複雜的多,也可能因此造成彼此不必要的誤會。

運動心理諮詢師-陳泰廷授權
文章來源:運動心理諮詢師-陳泰廷 臉書